目录
(二)为什么了解 GC 对开发者尤为重要,特别是对于性能调优和内存管理
(一)分代收集(Generational Collection)
(二)分区收集(Region-based Collection)
干货分享,感谢您的阅读!
在 Java 的世界里,内存管理是每个开发者都无法忽视的关键环节。而垃圾回收(GC)作为 Java 内存管理的核心,虽然大多数时候在后台默默工作,却直接影响着应用的性能与稳定性。你是否曾在应用性能问题中迷茫,不知道是内存泄漏导致的崩溃,还是不合适的垃圾回收策略拖慢了响应速度?你是否觉得 GC 似乎总是在不经意间拖慢了应用的运行速度?
让我们一起从垃圾回收的基础开始,探索优化内存管理的无限可能!
历史主要基本文章回顾:
涉猎内容 | 具体链接 |
垃圾回收基本知识内容 | Java回收垃圾的基本过程与常用算法_java垃圾回收过程-CSDN博客 |
CMS调优和案例分析 | CMS垃圾回收器介绍与优化分析案列整理总结_cms 对老年代的回收做了哪些优化设计-CSDN博客 |
G1调优分析 | Java Hotspot G1 GC的理解总结_java g1-CSDN博客 |
ZGC基础和调优案例分析 | 垃圾回收器ZGC应用分析总结-CSDN博客 |
从ES的JVM配置起步思考JVM常见参数优化 |
从ES的JVM配置起步思考JVM常见参数优化_es jvm配置-CSDN博客 |
高频面试题汇总 | JVM高频基本面试问题整理_jvm面试题-CSDN博客 |
一、Java 垃圾回收(GC)基本概念和重要性分析
(一) Java 垃圾回收(GC)基本概念回顾
Java 垃圾回收(Garbage Collection, GC)是 Java 语言内存管理的一项重要机制,它负责自动回收不再使用的内存空间,避免了手动管理内存的复杂性和潜在的内存泄漏问题。
在 Java 中,内存主要分为两部分:堆(Heap)和栈(Stack)。栈用于存储局部变量和方法调用信息,而堆则用于存储动态分配的对象。每当创建一个对象时,它会被分配到堆中。如果这个对象不再被引用,那么它就成为了垃圾对象,需要被垃圾回收机制回收。
在了解垃圾回收(GC)之前,我们需要先掌握一些与 GC 相关的基础概念。GC 本身可以从不同的角度理解,具体语境下的含义会有所不同。接下来,我们将从几个关键点来讲解这些概念。
1.GC 三种常见语义
- Garbage Collection(垃圾回收):指的是垃圾回收的技术和过程,是整个内存管理的核心部分。简单来说,它就是“自动清理不再使用的内存”。
- Garbage Collector(垃圾回收器):这是实现垃圾回收技术的具体组件,也就是负责执行垃圾回收任务的“工具”或“程序”。它确保 JVM 会自动回收不再使用的内存空间。
- Garbage Collecting(垃圾收集):这是指垃圾回收的实际操作或行为,也就是垃圾回收器具体执行回收的过程。
2.Mutator:应用程序的内存管理角色
在垃圾回收(GC)的过程中,Mutator 是指负责创建对象的部分,通常就是我们的应用程序本身(Mutator 实际上就是应用程序中的工作线程或“应用线程”)。Mutator 可以被视作“垃圾制造者”,因为它不断地在堆内存中分配新的对象,这些对象随着时间的推移将成为“垃圾”——即不再被使用的对象。
可以把 Mutator 理解为一个生产工厂,每次它生产一个对象时,就会在堆内存中占用一定的空间。垃圾回收器则像是一个清理工人,负责定期回收那些不再被需要的对象,以保持内存空间的清洁和高效。Mutator 通过生产新对象不断向内存中添加“垃圾”,而垃圾回收器通过清理这些垃圾来维持系统的性能。
每次 Mutator 分配一个对象时,这个对象通常会被放入堆内存的“年轻代”(Young Generation)区域。这是因为大多数对象在创建后很快就变得不再需要,因此将对象放在年轻代中能够提高回收的效率。垃圾回收器会定期扫描堆内存,查找不再被使用的对象,并回收它们释放内存。
在多线程环境中,每个线程(Mutator 线程)通常会拥有一个 TLAB(线程本地分配缓冲区)。TLAB 是为每个线程分配的专用内存区域,能够减少内存分配时的锁竞争,提高分配效率。这样,每个线程就能独立地快速分配对象,而不必和其他线程争抢内存。
3.TLAB(线程本地分配缓存)
TLAB(Thread Local Allocation Buffer)是指每个线程独享的一块内存区域。为什么需要 TLAB 呢?因为它可以避免多线程环境下的内存分配竞争,提升分配效率。具体来说,当一个线程需要分配内存时,它会首先检查自己的 TLAB 中是否有可用空间。如果有,它就直接在 TLAB 中分配内存,而不需要和其他线程争抢内存资源。
这种机制能显著提高内存分配的速度,减少锁竞争,从而提高程序的性能。TLAB 是通过 CAS(Compare-and-Swap)操作来保证线程安全的。
4.Card Table(卡表)
Card Table,也叫卡表,是用于标记内存页状态的一种数据结构。在 Java 中,堆内存是被划分成多个小块的(我们可以把这些小块称为“卡页”)。Card Table 用来记录哪些卡页已经被修改过,具体来说,记录了某个卡页中是否有指向其他内存区域(例如老年代)对象的引用。
Card Table 的作用是帮助垃圾回收器更高效地处理跨代引用。什么是跨代引用呢?就是说,一个年轻代的对象可能会引用到老年代的对象。为了在垃圾回收过程中快速查找这些跨代引用,Card Table 会标记出这些卡页的状态。
当一个线程修改了某个对象的引用(例如从年轻代的对象引用了老年代的对象),它会触发一个写屏障(Write Barrier),然后 Card Table 会将相关卡页标记为“脏”。在垃圾回收时,GC 就能更高效地查找并回收不再使用的对象。
这些概念看似简单,但它们构成了垃圾回收机制的核心内容,掌握它们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 JVM 是如何管理内存的,以及如何通过优化 GC 来提升程序的性能。为了避免 GC 中的停顿时间过长,我们需要在理解这些概念的基础上,选择合适的回收策略和优化方案。
(二)为什么了解 GC 对开发者尤为重要,特别是对于性能调优和内存管理
1. 应用性能影响分析
- GC 暂停时间:垃圾回收会占用 CPU 资源,并可能导致应用程序在 GC 执行期间出现“停顿”。虽然 GC 在后台运行,但如果没有优化,停顿时间可能会影响应用的响应时间和吞吐量,尤其是在高并发或实时性要求较高的系统中。因此,开发者需要理解 GC 的工作原理,以便在需要时进行调优,减少不必要的停顿。
- 吞吐量:GC 的效率直接影响到 Java 应用的吞吐量(即单位时间内能够处理的任务量)。不同的 GC 算法会影响吞吐量,因此了解如何配置 GC 和选择合适的回收器可以提升系统性能。
2. 内存管理与泄漏防止
- 堆内存管理:GC 负责管理堆内存,在堆中动态创建和销毁对象。虽然 GC 能自动回收不再使用的对象,但开发者必须了解何时以及如何创建对象,以避免过度的对象分配或无效对象的持续存在,这会导致内存占用不断增加,甚至出现内存泄漏。
- 内存泄漏:虽然 GC 可以自动回收大多数不再使用的对象,但开发者仍需确保对象引用正确地清理。如果对象的引用未能正确释放,GC 也无法识别它们为垃圾,可能会导致内存泄漏。了解 GC 的工作原理可以帮助开发者避免这种情况。
3. 优化应用的资源利用
- 堆的大小和分代设置:开发者可以通过设置 JVM 参数来调整堆的大小、分代的划分以及垃圾回收策略,以便最大化内存的利用效率。如果堆设置过小,频繁的 GC 会造成性能损失;如果堆设置过大,则可能导致长时间的 GC 停顿。通过理解 GC,开发者可以精细调控应用的内存使用。
- 垃圾回收器选择:不同的垃圾回收器(如 Serial, Parallel, CMS, G1 等)适用于不同的应用场景。选择合适的回收器可以帮助在高吞吐量、低延迟或低内存占用等方面做出权衡。开发者需要根据应用的特点选择最适合的回收器,以优化资源利用。
4. 减少性能瓶颈
- 多线程与并发:现代的垃圾回收器(如 G1、ZGC)支持多线程并发回收,这能显著减少 GC 停顿时间。开发者可以通过调整并发设置、调整回收策略来进一步减少性能瓶颈,提升系统响应速度。
- 分代收集与垃圾回收算法:Java 使用分代回收策略,年轻代对象和老年代对象有不同的回收方式。了解这些差异,可以帮助开发者避免过度频繁的年轻代回收,或优化老年代的回收策略,从而减少 GC 的负担。
5. 实时监控与优化
- GC 日志分析:通过分析 GC 日志,开发者可以识别内存使用情况,找出可能的性能瓶颈和内存问题。GC 日志能提供很多有价值的信息,帮助开发者理解应用在运行过程中如何与垃圾回收器交互,以及在什么情况下会发生长时间的
平台声明:以上文章转载于《CSDN》,文章全部或者部分内容、文字的真实性、完整性、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,仅作参考。
版权声明:本文为博主原创文章,遵循 CC 4.0 BY-SA 版权协议,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。
原文链接:https://blog.csdn.net/xiaofeng10330111/article/details/145668734